2025年04月14 星期一 08:35:29

文人为葛洪东坡刻石 犹如“书法展览馆”

发布时间:2022-06-01 11:12

3

“岭南第一山”别具一格,是横书与竖书的“混搭”。罗浮山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始于此。

昔日,罗浮山儒释道汇聚,引来无数文人志士在遍布峰涧谷里的岩石上留下了自己的“个性签名”,不少为历史名人所作,以表仰慕之情。

葛洪是罗浮山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在冲虚观后东侧,有一池清潭,四周被青砖围砌,形如八卦,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明洞洗药池。葛洪诗云:“阴洞泠泠,风佩清清。山居永动,花木长荣。”指的就是朱明洞洗药池。当年,清代名家丘逢甲受冲虚观主之托,作《洗药池》诗一首并刊勒于石,缅怀葛洪,歌颂洗药池:“葛洪洗药处,所遗筇杖,今化为石。清白分明,其迹宛然。”随着天气变化或因缘际会,一条宛若游龙的白色“筇杖”在洗药池旁的青石壁上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传说这道白色斑痕是葛洪的竹手杖所化,葛洪羽化成仙后,它就隐入青石壁中,与洗药池长相厮守。

除了葛洪,跟罗浮山息息相关的名人就是苏东坡。在朱明洞,有一处楷体石刻“坡仙旧址”。“坡仙”指的就是苏轼。尽管苏轼的罗浮之行只有一天,很是仓促,但丝毫不妨碍他对罗浮山一往情深,一生总共写下与罗浮山相关的诗词文赋近百篇,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坡仙旧址”是清人施翰为了纪念东坡山房,特在旧址附近勒石以纪,旁边还有一首行书诗:“南迁春睡好,故傍道人居。万卷成糟粕,深山有废庐。”这只是名人石刻的“冰山一角”。梁王箫誉,道宗葛洪,文豪苏轼,学者湛若水、张萱、洪垣、庞嵩,官员祖无择、叶春及、丘逢甲、刘纪文,书画家谢兰生、黄培芳、秦咢生、连登,社会活动家黎应钟,还有数不清的本地官宦、文人游客等,通通未能免俗。  

隐于山林之中的摩崖石刻数量众多,形成了“书法展览馆”。楷、隶、行、篆、草诸体兼备,显示出了高超书法艺术与宝贵的欣赏价值。

位于华首台古钟楼尊胜阁下方、古雨花桥上方的“岭南第一山”,乃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国学家陈柱于1929年左右所刻。几乎可以断定,罗浮山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始于此。

从书法样式来看,该题摩崖石刻别具一格,是横书与竖书的“混搭”,“岭南第”是横书,“一山”则是竖书。这种“横竖混搭”写法的摩崖石刻实不多见,经请教中国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张桂光先生,得知“一山”竖写是合文的一种,但是合文往往具备整体性含义的。比如说广东人喜好的“招财进宝”合文,合起来写既好看又不失原意。

尽管“一山”合书只能理解成“一个山”,不能理解成“第一”,但题刻者也在无心插柳中奠定了罗浮山岭南第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