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程序缩短公屋轮候时间
日前有民间组织进行公屋单位空置情况调查,发现多个公共屋村有空置单位,有部分更空置逾年,同时最新公布数字显示,公屋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超过6年,大批市民等候多年仍未有机会“上楼”,社会因此出现许多质疑当局浪费公屋资源的声音。对于有公屋单位长期空置的问题,当局回应指,部分单位收回后需要腾空进行翻新整修工程,又指部分单位因编配手续需时而导致空置,然而这些理由欠缺说服力。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政纲,针对公屋政策内的叠床架屋,建议精简公营房屋的各项程序,提出“公屋提前上楼计划”,承诺上任后尽快提交初步兴建公营房屋的工作建议,期望这些措施能消除现时公务体系行政繁琐问题,加速公屋单位分配,让公屋资源最大限度地惠及所有有需要市民。
特区政府部门一向讲究程序,容易养成一成不变、缺乏人性化的处事方式,抗拒新程序或新思维。李家超成功把握市民所思所想,提出施政“以结果为目标”,这要求公务员摒弃“不做不错”的陋习。以上述公屋空置单位问题为例,收回单位恢复原貌是旧规矩,但其实有些单位即使没有进行整修,不少新迁入的公屋住户也愿意花钱装修单位,而且保养相当好,即使过了几年他们迁出,单位里面的部分室内装修仍然簇新,尤其铝窗和瓷砖特别耐保养,可保留给下一个迁入的新住户。现行房委会和房屋署的做法,却会花费资源和时间。当局清拆原本有用的室内装修,将单位还原,会引致一些不介意室内装潢而急需公屋单位的住户久久未能迁入。在目标为本概念下,当局宜调整程序,节省还原单位的步骤,先向获编配单位人士查询,找出同意直接迁入带装修的单位的住户,或者把带装修单位拨入特快轮候队,让急需公屋的住户先行入住。这些住户更可能感谢房署为他们省下装修费用。
只要当局愿花心思,相信可以推出更多既节省翻新工程公帑之余亦让轮候人士提速入住的方案。不少沿用多年的房屋政策,往往被奉为金科玉律,下一届政府要有更多敢担当的公仆勇于革故鼎新,为迎接新时代挑战带来新动力。李家超提出加快兴建公营房屋,并且突破以往聚焦增加土地供应的框框,值得赞许。现行审批发展住宅土地情况,大致由规划署、地政总署和屋宇署三大部门把关,加上其他部门的审批程序,衍生出大堆“补地价” 、“满意纸”、“开工纸”和“入伙纸” 等文件和关卡,手续冗长复杂,亟需大刀阔斧改革。适值特区政府提出架构重组,房屋事务将由新设的房屋局专责跟进,有助加快推行以上工作。然而,要真正有效推动公屋流转,还是要重新检视一大堆程序关卡,加快建屋,以及推动参与的公务员求新求变的决心。
现时社会正值由治及兴之际,政府有条件专心解决大部分市民关心的房屋问题,公务员团队更需同心协力,协助新一届政府推进工作,为本港公营房屋发展开创一个新面貌,让基层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吴家俊城市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