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救急治本通识,按适应症分科调治

2022-05-27 08:38

i_src_085036608

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中医治疗效果不及西方医学,这多与他们对中医学一知半解有关,其实不论哪类医药都有优点及掣肘,而中医治病的方法良多,只须加以了解,并注意箇中的宜忌、适应症等,不但同样可救急治标,更可充分发挥治本的长治功效。

中药同样适治急病

中药分为内服中药和外用中药,当中有不同的剂型,内服中药剂型可包括汤药、颗粒剂、散剂、丸剂、片剂等。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即“四诊”,以作出诊断和辨证,再给予药证相符的处方,内服中药除了适用于慢性疾病的调理外,对于急性疾病上的疗效亦显著、快速,例如治疗感冒、头痛、疫症、皮肤病、痛风急性发作等。

部分市民会担心长期服用中药有肝肾损害的问题,但只要正确运用,即使是具有“毒性”的中药,经炮制后,在注册中医师的指导下,加上合理的剂量,中药其实安全性是很高的。市民要注意不要误服偏方或自行到药房配药,应在中医师的诊症下遵循医嘱服药,并且不可自行组方或随意更改煎煮及服用方法。

至于外用中药的剂型可包括贴膏、软膏、搽剂等,常用于急性拉扭伤、痛症的情况,以中药外敷缓解痛楚,其中新扭伤以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为主,常外用海桐皮、芙蓉叶等具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散瘀消肿功效的药物/药贴;旧患则以驱风散寒、舒筋活络为主,常用含姜黄、肉桂等散寒活络的药贴。外用药时要注意敷贴的时间,如有不适应即刻除下,避免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

针灸包含三类治疗

针灸是指在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下,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刺激,从而起到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以调理身体和防治疾病。针灸疗法包括针法、灸法和拔罐等。

中医使用针法既基于中医经络理论,与五脏六腑气血相关,亦顾及现代人体解剖结构,中医针法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适用于痛症或伤筋的情况,例如急性拉扭伤、扭伤脚踝、落枕、腰痛、肩周炎等,亦可治疗内科疾病。谨记需要由注册中医师进行针灸,因针法有补、泻两端,处理不当会造成损伤。

灸法中常用的艾灸,是燃烧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等,利用其产生的温热刺激经络穴位,以达致治病及防病的目的,灸法以补为主,常用于虚寒性质的疾病,但体质燥热,或处于发烧、发炎,或怀孕期间则不能进行艾灸,飢饿、疲劳、大汗后、过度紧张者亦不宜。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罐吸附于身体特定部位或皮肤穴位上。拔罐常用于治疗各种痛症、风湿痹痛等疾病,港人多以拔罐来“祛湿”,但要注意体弱者、气血不足者、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拔罐,宜经医师诊断后才进行。

推拿针对痛症劳损

中医师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部位,然后施用各种推拿手法,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常用于治疗各种痛症、肌肉扭伤、内科和儿科疾病等,现代人常见的肩颈劳损、颈椎病、腰肌劳损、脊椎侧弯、坐骨神经痛等都可经推拿改善,可达致保健及防治疾病的目的。但急性拉扭伤、疼痛剧烈、骨质疏松者等情况宜经医师诊断,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方可进行推拿。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