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上流难是深层次矛盾

2022-05-24 09:03

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协常委 杨华勇

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到底是什么、应如何解决,至今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以致给人一种这个词语是专门为香港而设的感觉。 在4月12日李家超团队举办的网上交流会,有选委直言不同意经济民生是本港最深层次矛盾,并说历史与国情教育才是真正的重点所在。 事实上香港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环环相扣,不能偏重任何一方面。

香港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中,经济结构单一化、空心化日趋严重,地产经济独大,中小企业失去生存空间,久而久之,社会渐失活力,中产向下沦陷,青年上流难,阶层固化,跨代贫穷严重,社会矛盾不断产生。

李家超的政纲关注青年的社会流动性,提倡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制订更全面的青年政策和蓝图。 香港房屋与青年问题息息相关,房屋政策即是重中之重。 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才可以重建青年希望,扭转他们理想幻灭之感。

香港年轻一代的抱怨,最普遍的有两个,一是居住环境,这包括楼价高企,置业困难;二是晋升机会少,也就是向上流动的机会低。

对于大部分香港青年而言,买楼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他们甚至更羡慕父母一代的经历。 现时最吃亏、最烦恼的是住在公屋的第二代,他们不比已有产业家庭的第二代。 现时一个中产家庭,如果有两三个500至800呎单位,下一代可以继承的产业,随时比下一代毕生的收入还要高,但基层的下一代就完全活在另一个世界。

高楼价和高租金的后果除了让年轻人负担重、居住环境不理想外,还影响年轻人的发展空间,例如创业意欲低,不敢转工转行等等。

特区政府已为刚投身社会的年轻人构思兴建“青年宿舍”,然而,计划延宕九年,七个合共能够提供3300多个宿位的项目当中,至今只有香港青年协会营办的大埔PH2正式入伙,惟只有78个单位,且平均租金达5000元,被指根本无助青年摆脱困境。 政府应该大量增建公营房屋,大幅度放宽入息限制,让香港青年也可申请公屋。 另一方面。 若将备用的方舱医院改作青年宿舍,对解决在职青年住宿问题可即时起效。 当中,以启德社区隔离设施的规模较大,设施楼高四层设有约3000个房间,亦设有升降机。 若新一届特区政府将启德一半设施改作青年宿舍用途,另外一半改作过渡房屋,旋即解决过千青年人的住宿问题。 对于新一任特首百日政绩来说,是个好开始。

李家超在政纲中提出“同建关爱共融社会,增加青年上流机会”,他并提出试验计划,为1000个住在㓥房的初中学生提供培训及学习机会,由政府、企业及非政府组织一同设计方案、活动计划及提供培训,由企业家或社会人才担任导师,协助他们装备自己,预计试验计划为期2至3年,其间会检讨、衡量成果。 骤眼看来,这项港版千人计划与内地在2008年启动的千人计划相仿。 可是细看之下,两者无论在目标、规模和执行上均相去甚远。 港版千人计划是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短期措施,相比之下,内地的千人计划更具战略眼光,其宗旨是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人才创业。 笔者认为,港府可借鉴内地版的千人计划,不止是2至3年的短期计划,应该持之以恒。

政府2016年5月起推行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计划,旨在鼓励低收入家庭在职成员自力更生,政策设计原意是特别关顾有儿童及青年的家庭,以促进向上流动、减少跨代贫穷为目标。 当局应简化计划申请程序及手续,例如:工时及工资文件要简化,免雇主签名,放宽申领期至一年,免却申请人每六个月须向雇主索取薪金证明书等,让更多贫穷青年得到帮助,促进向上流动。

香港近年出现“穷忙族”一语,源自英文的Working Poor,意指“在职贫穷”的一群,但最近在职贫穷更有恶化趋势,青年在劳动市场中处于较弱势位置,往往较难在社会流动阶梯向上移。 新一届政府若决心解决在职贫穷问题,建议推行“负税率”制度,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的一半”作为受助住户获资助后总收入的目标,达至政策介入后“零”在职贫穷,确保青年在职贫穷也可获得有尊严的基本生活。

来源:香港商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