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让香港市民住有所居

2022-05-16 10:18

原标题:多管齐下让市民住有所居

住有所居,是众多市民内心深处的期盼,亦是政府施政应关注的焦点。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李家超的竞选政纲用了整整5页篇幅,阐述对于解决香港房屋问题的理念及政策。毫无疑问,解决市民最切身的住房问题,是新一届政府的当务之急,亦是对新一届政府管治团队的最大考验。

香港住房以“贵、细、挤”闻名,而政府为低收入家庭而设的公屋,供应则僧多粥少,不少市民只能蜗居在环境恶劣、空间狭小的劏房、笼屋中。房委会最新数据显示,公屋的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6.1年,是政府“三年上楼”目标的两倍有多。究其原因,是香港长期以来的土地供应及使用机制,衍生出供地不足、土地价格飙升、公私营房屋落成量大幅下降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房屋供不应求、房价畸形高企等恶性循环。对新一届政府来说,让市民拥有安居之所,是一个明确的大方向。为了不让其沦为空口号,新一届政府既需要有解决住房问题的决心和毅力,也需要具备清晰的路线图。

要破解当下的住房难题,增加土地供应,仍然是重要的思考方向。政纲中提出的“开发绿化地带”就是一个可行的思路。现时香港的绿化地占地超过1.6万公顷,棕地占地约1,600公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一届政府上任后,应该全面审视现有的绿化地,从中找出可供发展的绿化地,并且配合精简城规程序,简化城规运作,积极开发绿化地兴建公屋,让长时间轮候公屋的市民可以尽快“上楼”,解决住房问题。另外,现届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屿”计划及“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都是为了拓展居民的居住空间。新一届政府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两项政策,着手增加土地供应。

公屋是政府将珍贵的土地资源再分配的有效工具,为基层市民提供“上楼”的机会,是缓解社会深层次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在住房问题上,增加土地供应只是第一步,与此同时还要为社会各阶层构建“房屋阶梯”,让住房变得可负担,即为社会不同阶层人士,按他们的负担能力及需要,提供不同价位的居所。这就需要新一届政府在增加公屋供应的同时,积极增加不同类型居所的供应,让更多市民可以置业安居。

无论多好的政策目标及措施,都需要强大执行力来实现。希望新一届政府可以贯彻落实“以结果为目标”的理念,设立具体的绩效指标衡量住房政策的成效。新一届政府即将上任,期待着新一届政府可以带领市民早日实现政纲中描绘的“安居之所”的美好愿景。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陈沛良 立法会议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