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便是东江流域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岭东雄郡"的美誉。东江潺潺流淌穿过惠州,滋养着万千村邑,孕育了独特的客家乡土人文。江畔两岸,人们因循自然,从食物中获取能量;人们竭尽才智,用美味慰藉心灵。
民以食为天,不同地方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历来被视为一方历史人文的沉淀结晶。俯瞰鹅城大地,山江湖海汇聚,各式文化交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千年惠州形成的传统习俗与饮食习惯,凝聚成相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惠州东江菜。
惠州东江菜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如何结合文化内涵推广普及东江菜?本期岭南文脉将透过饮食文化这一面"镜子"的独特视觉,追溯惠州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文化渊源。近年来,惠州持续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通过人才、产业、文化等要素切入,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擦亮东江菜文化名片,传承东江饮食文化。
"惠州地处东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饮食习俗风貌受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影响,传统上认定为粤菜中的客家菜系。"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民生学院院长曾俊义表示,在社会经济发展演变过程中,惠州菜糅合了客家、广府、潮汕等菜系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江菜。
惠州自古以来地域广博,江河纵横、山林茂盛、山海呼应,优厚的自然条件为勤劳智慧的惠州人提供着取之不尽的天然食材,山区、海边、河岸等不同地区也逐渐诞生了基于本地特色食材的菜品。基于此,惠州东江菜形成了食材丰富,风姿独异的鲜明特点。
长期以来,外界普遍将东江菜与客家菜划等号,这无疑是以偏概全。不过,东江菜确实在文化交融层面受到客家菜系深远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客家乡土气息,这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文化渊源?据记载,进入清中后期,客家民族大规模流入惠州府各县。急剧增长的人口带来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客家民系与本地民系的交融,推动了惠州本地饮食文化的变化发展。经过漫长的传承发展,惠州菜从客家菜系中派生出独具特色的东江菜。
但事实上,与传统客家菜相比,东江菜"相容并蓄"的特点更为突出,不但食材更为博杂丰富,烹饪的技艺也吸纳了广府菜系、潮汕菜系强调原汁原味、清淡鲜美的特性,这与惠州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渊源、复杂多样的天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息息相关。
众多史料显示,东江菜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东江流域的惠州先民就已经大量食用河蚬;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东江菜呈现出喜用野味食材的特点,时至今日不少惠州人仍保留着食用蜂蛹、田鼠、生鱼片、腌蚬的习俗,这与历史深处的饮食基因不无关系;到了明清时期,惠州作为东江流域商品集散地,经济、文化逐渐其它地区交织融合,东江菜也迎来传承发展的新阶段
时移世易,新时代下惠州进一步彰显开放、包容的城市内涵,东江菜作为惠州饮食文化的载体步入了黄金发展期,焕发出愈发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东江盐焗鸡、惠州酿春、沥林碌鹅等东江菜品得到媒体广泛报导,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送技东升岛 情牵渔家乐"粤菜师傅专项技能培训走进大亚湾东升岛
梅菜扣肉
文/图 陈丽媛 邓韵 叶曼茵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