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香港就被“不请自来”的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早前全港上下辛苦维系几十日的“清零”突然“断缆”,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数以万计的确诊个案。早前部分人鼓吹“变种病毒Omicron宛若流感”、宣扬“与病毒共存”,这种想法在逾七千宗死亡个案这一骇人听闻的数字下显得格外无知。事实证明不可轻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历了“几何式”激增的个案,在数以百万计的港人确诊后,疫情终于呈现回落迹象。政府早前宣布4月21日起分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食肆恢复晚市堂食至晚上10时,戏院、室内外体育处所、健身中心、美容院和按摩院、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场所亦重开。消息一出,相信全港市民都松了一口气,“宅家”许久终于可以约上好友小叙;作为受影响业界人士,终于可以正常营业,告别“手停口停”的日子。于是,从前几天的复活节假期开始,就可以感受到很多人的心已经按捺不住地要飞出防疫措施的“牢笼”,放宽首日,更是从媒体的报道中见到街上、戏院、乐园等处所人山人海、摩肩擦踵。
(香港中通社图片)
疫情已经持续困扰香港三年已久,对社会经济运作、市民身心健康均造成巨大损失,分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利于经济复苏,亦有助缓解市民长期积压的抗疫疲劳,但必须强调的是,放宽措施绝不等于可以放松警惕,相反,我们要更加小心,严防疫情反弹,更要预防第六波疫情到来。从个人层面看,要以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为重,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及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病毒侵入人体。经常进行快速抗原测试,确保安全的同时有助“早发现”。当然,积极接种疫苗亦是十分必要,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悲剧的发生;从政府层面看,“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证要做好,包括加强执法工作以严防及严惩“钻空子”行为。吃一堑长一智,要与病毒“斗快”,就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病毒追踪功能,及早截断本地传播链,让病毒无路可走,让第五波疫情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陈勇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立法会议员 新社联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