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2月3日发表题为“旅业旺中有忧 要打好逆境波”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旅游及消费行业这阵子摩拳擦掌,迎接农历新春的旅游旺季。去年抵港旅客人数虽然破尽纪录,但是下半年消费增长力度转弱,今年须加把劲提升旅游及交通设施,以便重拾冲劲和分散人流。
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去年访港旅客人次高达六千五百万,创下历来最高纪录。而作为访客主力的内地人,亦首次突破了五千万大关。本港去年全年旅客人次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四,而单是最后两个月的按年增长高达百分之二十三点九,明显反映秋季先后通车的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的吸客效能。高铁和大桥巴士在新春期间加班应付人流,继续发挥庞大吸客潜能。
可是,旅游业旺财效益不及旺丁。旅客人次增加逾百分之十一,但是零售销货总值只升了百分之八点八。特别值得留意的是,十二月旅客按年大增,但是销货价值按年升幅却低至百分之零点一,当中珠宝首饰、电器及耐用消费品等更见明显的跌幅。
稳旅业即稳就业稳消费
零售市道去年下半年放缓,内在因素是楼价和股价下跌削弱了财富效应,幸而本港失业率低而保持消费信心;外在因素是内地经济受到中美贸易战打击,以及其间人民币贬值,导致内地客来港花费不及以往豪爽,幸得高铁和大桥通车带来大量新客源,虽然大多是消费额不高的不过夜客,但发挥“集腋成裘”之效,挺住市道。
这些内外因素导致消费模式的转变,可以解释为何贵价品和奢侈品零售额大缩,但是整体消费额仍有所增长。展望前景,很大程度取决于中美贸易战的发展。
中美谈判进展,超乎本港控制能力,本港能够做而且必须做的,是透过新增景点及举办大型活动,保持本港的旅游吸引力,并且开拓新的旅游产品和客源,稳住旅游和零售市道,令这些聘请大量人手的行业不致因生意倒退而减薪裁员,连带本地消费都受打击,形成恶性循环。
现时高铁和大桥多短途客,不少旅客更是“贪新鲜”试用大桥,当局宜设法吸引较远城市的客源,利用高铁和大桥来港旅游,以免大桥新鲜感过后旅客无以为继。旅游发展局亦打算在新一年举办新活动和在旧活动中注入新意念,来增加吸引力。西九文化区今年将有两项新设施落成,先有可容万人大型活动的户外表演场地自由空间,后有M+视觉文化博物馆,都有助开拓新的青年和中产客源。
吸外客还须通本地经脉
除了新增景点和做市场推广,本港还需要做好旅游管理和打通交通经脉。西九日后举办盛事和表演,就非常依赖高铁和西铁疏散人流。而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做成的“逼爆东涌”场面,亦显示旅客分流配套未做好。
未来几年本港另一个可以吸引大量游客的地区是启德,启德本身就有邮轮码头,而早前以总地价冠绝全港商业地卖出的地皮,将会建成崇光百货大型分店,还有启德体育园的大型比赛和表演场地,但是如果沙中线启德站不知何时通车,以启德现时的交通网络,根本难以发挥吸客功能。
全球经济发展今年隐忧重重,势必影响各地人士旅游消费意欲,内地经济增长则不论是否打贸易战都会逐步放缓,本港旅游业在未来几年都可能要“打逆境波”,尤幸新基建带来新助力,旅游及消费行业要旺丁兼旺财,就须善用设施,开拓新客源和延长旅客留港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