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文森)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海啸式爆发,昨日再多56,827宗确诊个案,单日个案再“破顶”,使第五波疫情至今已超过33.79万人染疫,公营医院崩溃,公院医护疲于奔命救治确诊者,但全港13间、合共提供约5,000个床位的私家医院被指袖手旁观。香港文汇报记者昨日致电8家私院查询,全数拒绝收治检测呈阳者,连密切接触者、强检大厦居民,甚至检测呈阴性的发烧病童也被拒诸门外,也有私院以每日8万元至10万元“天价”住院费吓退确诊患者,迫使病人只能向公院叩门,加重公院的负担。
香港单日确诊个案屡屡“破顶”,公院不胜负荷,医护疲于奔命。(资料图片)
香港单日确诊个案屡屡“破顶”,公院不胜负荷,社区或有数以十万计的确诊者未能入住公院接受治疗,他们若想向私院求诊又能否如愿?香港文汇报记者昨日佯称女儿发高烧致电香港8间私家医院求医,发现当中5间的入院门槛相当高,其中两间私院表明任何发烧患者也不接受求诊,其中一间医院的职员更指出:“现时发烧症状多属感染新冠病毒,我们一律不收。”记者遂向职员理论,指许多疾病也有发烧表徵,院方岂能一刀切拒收?记者又提出:“如果做快速抗原测试呈阴性,是否收治?”职员仍决绝地表示:“不能!有发烧就去公营机构求医。”
另外,两间私家医院则表示求诊者必先进行快速抗原测试,呈阴性才可到医院求诊,阳性则不会接受患者前往应诊。另有一间医院表明,若求诊者居住的大厦有确诊个案,或属于强检大厦居民,或与确诊者有接触史,均拒绝提供医疗服务。
发烧阴性不收 开“天价”吓退
今次实测中,只有3间私家医院没有要求入院前做快速抗原检测,但不代表会收治新冠患者。其中一间的职员表示:“不会要求求诊者自行进行快速测试,院方会为求诊者做,倘经检测呈阳性,也是会转介到公立医院治理。”
部分私家医院将所有发烧患者拒诸门外,要求这些求诊者到公立医院求医,惟公院“爆棚”,根本无法再承受大量病人求诊,有公立医院医生批评,有私家医院以高昂住院费吓退病人,有关私院向新冠病人表示若入住其负压病房,每日收费多达8万元至10万元,病人被天价住院费吓退,结果由私院转介到公立医院,直斥私院是“趁火打劫”。
转介病人叹慢板 未起分流作用
私院除不接受新冠患者外,就算医院管理局与私院有协作计划,转介非新冠病人到私家医院接受治疗,让公院专注收治新冠患者,减轻公院的压力,惟目前每间私家医院大多只提供10张至20张病床接收公院转介的病人,数量之少未能起分流作用。
一名公立医院医生表示,转介个案少是因为部分私院开出苛刻条件才肯接受转介,除包括病人须持有48小时阴性检测证明才可入院外,更要求医管局确保病人须在两周内出院才可接收。另外,有公立医院曾向私家医院转介约30名病人,但有关私院最后只接收4名病人的转介。公院医生表示,成功转介的个案少,无助纾缓公院的压力。
专家倡私院门诊 助治理轻症确诊者
全港私家医院能提供约5,000张病床,相当于公院的六分之一,用好私家医院的医疗力量,定能为公院分担不少压力,但过程中必须有特区政府的统筹和支援,以新加坡为例,当地衞生部向全国939间私营医疗机构提供药物、就诊补贴、疫苗接种、指导培训等支援,让私院有能力接收疑似新冠患者,若发现病情较严重,便转介到国家传染病中心或公立医院急症部门进一步检测。不少防疫专家认为,特区政府必须向新加坡取经,促进私家医院参与这一场疫战。
香港爆发第五波疫情后,公立医院崩溃,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昨日指出,香港面对新一波疫情非常困难,以玛丽医院为例,现时急症室地下遍布帆布床,病人挤得水洩不通,期望私家医院可以提供援助,发挥公私营合作,以减轻公立医院的负荷,惟他指出现时私家医院门诊连发烧、上呼吸道感染或咳嗽的病人也拒诸门外,令病人纷纷涌到公院急症室或政府门诊诊所求医。
私家医院一直以负压病房不足为由拒收治确诊患者,袁国勇则指出,医管局将普通病房加装抽气扇变成专门收治新冠患者的病房,医护人员也身穿保护衣及佩戴N95口罩,“医管局普通病房都做得到,其实私家医院亦完全可以做到。”他表示,明白私家医院担心接收新冠病人会影响到原有病人,医疗保险亦不承保,“若真的不能让确诊者入院,起码私家医院要为确诊者提供门诊服务,以纾缓公立医院的压力。”此外,他希望每间私院提供50张或以上的病床,接收公立医院非新冠病人,让公立医院可腾空病床接收新冠确诊者。
视像应诊 速递药物 星经验可鉴
新加坡在抗疫工作上,当地衞生部向939间私家诊所提供药物、就诊补贴、疫苗接种、指导培训等支援,处理疑似患者的求诊,若发现病情严重,便转介到国家传染病中心或公立医院急诊进一步检测。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认为,特区政府必须参考新加坡的做法,“现时不少病人没有纾缓药物,冀到私家医院或私家诊所求诊,但亦未获接受,其实政府要做好统筹,提供技术支援,例如让私家医院及私家诊所可以提供遥距诊症服务,以视像形式为病人应诊,并经速递公司向病人派送药物,以解决病人睇病难的问题。”
此外,他认为私家医院更可开设发烧门诊服务,处理有发烧症状的病人,同样可纾缓公营机构压力,“现时本港已无流感,发烧好多时也是确诊症状,私家诊所地方小,未必可接受发烧病人求诊,但遥距应诊没有问题,而私家医院较大,如有空间可以设发烧门诊,固定一批员工穿保护衣专责处理该类病人,而政府可以为私院提供快速测试套装,让私院为病人快速检测是否阳性。”
累计逾五千医护染疫 公院告急
香港疫情全面爆发,医管局近3.4万名医护,连日来疲于奔命应付全港数以十万计确诊者的医疗需要,迄今各公立医院已有5,251名医护人员及支援人员确诊,其中仅有约600名已康复回归工作岗位。有公立医院医护向香港文汇报透露,公院人员染疫率居高不下,并非因为防疫装备短缺,而是医管局的装备分配政策违背防感染原则,例如一间收治确诊者的病房,只有负责照顾确诊者的医护获发N95口罩,同病房其他人员仍只有外科口罩,“共处一个空间,其他医护人员都好高危,点解无N95用?”
在昨日的疫情记者会上,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表示,目前共有6,698名新冠确诊病人分别于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管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及公立医院接受治疗,公立医院隔离病床的使用率达到88.1%,已达上限。
由于大量确诊病人需要治疗,隔离病床不足,各公立医院把不少普通病房改装成隔离病房,在感染控制专家指导下,加装抽气扇以增加换气率,气体排气管处理不排出室外,令室内形成负压病房,并加装空气消毒装置。
另外,新冠重症病人需要吸氧,公立医院的氧气供应充足,不过,这些临时改装的二线病房或普通科病房未必有中央氧气供应系统,故需要改用氧气樽。由于医院人手及运输人手均十分紧张,氧气樽有时未能及时供应流转,医院已经想尽办法理顺流程。
而为了接纳更多急需治疗病人,各医院已降低出院标准,让更多病情稳定的轻症病人出院,或转到社区隔离设施,以腾出隔离病床。
仅600染疫员工康复返岗位
不仅硬件不敷应用,医管局人手也十分吃紧,第五波疫情以来,各公立医院已有5,251名医护人员及支援人员确诊,其中仅有约600名确诊员工已康复回归工作岗位。
目前,医管局编制内的医生和护士合共33,684人,如果再加上其他专职医疗、护理支援、行政人员等非直接病人护理人手,医管局人手总计约8万人,染疫人数已佔整体人手的逾5%。
多名公立医院医护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直言,公院人员染疫率居高不下,并非因为防疫装备短缺,而是医管局的装备分配政策违背防感染原则。
一名仁济医院复康科医护人员表示,早前病房收受密切接触者时,病房医护未获发N95及全身防护衣,“淨係畀我哋戴外科口罩,同着胶围裙。”直到病房内一名护士因到急症室帮忙回来确诊后,该病房内医护才全部获提供N95口罩及全身防护衣。
另一名在博爱医院内科病房工作的医护则透露,该病房已接收新冠确诊患者,然而该病房内并非所有医护都配备N95口罩及全身防护衣。“我哋病房40位病人,4个确诊嘅病人就安置喺角落用屏风挡住,高层话咁样就安全。”
他表示,确诊患者与普通病人同在一个空间内,“大家都暴露在病毒中,照顾确诊者嘅医护就有得着保护衣及(佩戴)N95(口罩),同病房其他医护照样只戴外科口罩、着胶围裙。”
该名医护认为,这种防护装备分配政策相当荒唐,“照顾确诊病人嘅医护,入屏风就佩戴N95(口罩),出嚟就要除低N95换外科口罩,中招机会好大。”
社评丨更积极调动各方医疗资源抗疫保民
严峻疫情给本港公共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公立医院不胜负荷,面临崩溃危机,亟需包括私营医疗机构在内各方面紧急支援。政府要统筹、协调好各种医疗力量,共同抗疫发挥作用,必要时可动用紧急法徵用私营医疗资源,打破目前完全依赖公共医疗体系抗疫救人的困局。在请求内地医护支援抗疫方面,也要准确评估目前和未来需求,制定最坏情况下的明确方案,迅速提升本港抗疫保民的能力。
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公立医院已经严重超负荷运作,急症室、病房及病房门口均布满帆布床,处境非常艰难。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再次呼吁私家医院即使接到阳性个案都要治疗,发挥公私合作,减轻公立医院的压力。政府早前已经启动向私家医院转移部分非确诊病人,但食衞局副局长徐德义昨日提及,仅有超过70名疗养病人转到私家医院。数字反映,公私医疗合作抗疫,进度并不理想。
抗疫是本港当前头等大事,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私营医疗机构作为本港社会一分子,有责任为抗疫出力。公营医疗、私营医疗虽然营办性质不同,但在治病救人的天职上没有区别,在疫情的危急关头,没有任何机构和人士可置身事外。当公营医疗资源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救治时,政府就必须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不能再以不干预市场运作、不损害私人财产利益等原因而束手无策。
新加坡在2020年2月疫情爆发之初,就启动公共衞生防范诊所(PHPC)计划,成功调动900多间综合诊所和私家诊所参与,将公立医院、社区医疗和私人诊所整合,为病患提供统一标准的诊断、上报、治疗、转介流程,成功分流患者、稳定公营医疗。新加坡政府为加入计划的诊所设定条件、提供培训,免费发放药物、疫苗等医疗物资。为了表彰私营诊所的支援,新加坡当局为他们发放特定津贴。最近Omicron肆虐,新加坡公立医院同样面对极大压力,新加坡衞生部呼吁非紧急的国民前往PHPC就诊,尽量把医疗资源留给重症和弱势病患。
事实上,当处于紧急或战时状态时,世界各国各地政府都会使出徵用民间力量的办法,调集一切社会资源应急。如今本港抗疫如打仗,形势危急,特区政府完全可以仿效外地徵用私人、民间资源应急的方法,善用紧急法,颁令要求私营医疗机构提供协助,政府则提供合理的津贴,加强公私合作抗疫。
至于请求内地医护来港支援,政府早前引用紧急法已经可以开启豁免绿灯。如今部分方舱医院已可投入使用,而供应医疗的压力有增无减,但至今未见内地医护支援的工作有任何进展。特区政府需要认真研究疫情走势,评估本港最坏情况下的医护缺口,抓紧与内地协调,就内地医护来港支援制定清晰的需求预案和时间表,力求尽快落实,令包括方舱医院在内的分层隔离治疗体系全面高效运作,增强本港抗疫能力。
在抗疫非常时期,必须打破常规,政府应充分运用私营医疗、内地医护的支援力量,切实保障港人生命安全健康。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