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 星期五 12:12:17

平安大戏院70年沧桑 演尽多少悲喜情仇

发布时间:2021-12-03 10:32

从有着141年历史的饮食老字号陶陶居总店出发,沿广州西关上下九步行街向东行250米,就到达了第十甫路125号、广州的一家文化老字号——平安大戏院。

1951年建成开业至今,平安大戏院走过了整整七十载,成为广州现存且尚在经营的三家老字号影剧院之一。七十载沧桑变化,平安大戏院带给人们几多欢乐记忆,同时也见证着广州城文化娱乐生活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几度更名、数次改造的平安大戏院本身,也成为广州文化老字号企业奋斗历程的缩影。 

作为广州城内历史悠久的文化老字号,平安大戏院在文娱方面的“江湖地位”很高,历代文艺名家、明星大咖争着在这登台亮相。同时它也引领着羊城的娱乐风尚和流行文化。从粤剧演出到歌舞晚会,从电影到卡拉OK,从舞厅到夜总会,从电子游戏到咖啡厅……平安大戏院在不同时期经营的各种项目,无不是当时人们文化娱乐热点的体现。“从某种程度来说,平安大戏院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羊城文娱活动的发展史。”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退管中心主任罗祖驹如此形容。

建成开业之初的平安大戏院,是当时广州最兴旺的大戏院。1950年代至1960年代,平安大戏院晚晚都有“正印”大老倌(即粤剧戏班或剧团各表演行当中戏份最重、最主要的演员)登台献技。粤剧泰斗薛觉先在平安大戏院演出过《月宫宝盒》;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的《苦凤莺怜》,白驹荣、楚岫云的《宝莲灯》,靓少佳、郑绮文的《三帅困崤山》等,都先后在平安大戏院上演。而罗家宝、林小群的《柳毅传书》,亦在此一举成名。

知名节目主持人、资深粤剧编导何车回忆,平安大戏院是西关的文化宝地。他记得,自己小时候每星期都要来平安大戏院“睇大戏”,当时是1950年代,一张戏票价格是五毛钱:“可以说,平安大戏院是引导、培育我走上艺术道路的一个摇篮。”“来‘平安’演出的粤剧名演员多到数不完,比如红线女、郎筠玉、文觉非、罗品超、罗家宝等。外地剧团来广州演出,都争着把头台演出安排在‘平安’。”在平安大戏院工作了16年的刘玉姬回想。另一位老员工老志华也回忆:“红线女、罗家英、倪惠英等人在‘平安’的演出,真的是一票难求,现场甚至要加位,观众坐在剧场的石阶上观看。”

平安大戏院还是很多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红线女艺术中心提供的历史数据显示,1993年2月,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娱乐制作公司为著名粤剧编剧、作曲家陈冠卿举办《陈冠卿作品欣赏会》。当时红线女因病住院治疗,然而,2月16日,欣赏会在平安大戏院作首场演出,红线女还是坚持从医院赶来剧场。红线女带病演唱了《一代天娇》,场面令人动容。

“‘平安’当时算是城内条件比较好的剧院,是老西关重要的文艺演出场所。我10岁便在‘平安’登场演出,演的是样板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粤剧名家倪惠英与平安大戏院缘分深厚,她说:“我所有的戏都在那里演过,演出还很频繁。每次去那里演出,观众都‘爆棚’。‘平安’有个侧门,演出结束后,观众就在那个门外等着我们出来,很感动。”

 1990年代的平安大戏院门面夜景。

 

薛觉先

红线女

 文/黄宙辉 姚思任 张慧艳 张丹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