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取消粤港澳三地手机漫游费提升便利度
袁志敏
黄西勤
李心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科技等多种要素的充分流动。如何为三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往来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条件,三地如何在环保等领域分工协作等话题备受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建议、提案或会议发言的形式,为大湾区发展出谋划策。全国人大代表袁志敏建议,应出台系列政策,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商旅便利化程度,可取消粤港澳三地手机漫游费。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则建议,广东要在推进港澳居民来内地自驾游方面先行先试。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
建议出台措施吸引港澳人才内地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在参加分组审议时建议,要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商旅便利化程度,在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和开办企业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便民措施,从而吸引更多的港澳高端人才在内地就业。
“比如目前港澳居民身份证在内地便利度不高,持有港澳居民身份证在内地开办银行卡的手续繁杂。绝大多数在线办理业务仅支持内地居民身份证。”袁志敏说,目前港澳居民在线购买高铁票需要在人工窗口现场认证。除广州、深圳外,多数地区还不能实现港澳证件在高铁自助取票。商业方面,目前内地个人还不可以与香港人士在内地达成合伙协议,设立合伙企业。货品在三地间流动的物流成本、过关成本、时间成本依然较高。
袁志敏建议,进一步提升港澳居民身份证件在内地生活便利化的程度,研究探索降低港澳高端人才在内地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取消粤港澳三地手机的漫游费,让人才、技术、资金、物流在大湾区内更加便利、高效流动,提升企业在吸引人才、协同创新、市场投资、物流通关等方面的便利化程度。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
建议先行先试单向直接认可港澳驾照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说,目前港澳同胞入境内地开展自驾主要有两种途径:跨境私家车和入境后租车自驾。但无论何种途径,当前港澳同胞入境内地开展自驾的门槛相对较高,实现难度较大。
她说,跨境私家车是指持有粤港/粤澳两地车牌的港澳私家车、经珠海个别口岸的澳门单牌私家车。目前,所有跨境私家车均受严格的配额制度规管。从申请数量、申请条件两方面看,现有配额制度的适用范围较窄。入境内地租车自驾,同驾驶跨境私家车入境一样,要求港澳同胞必须持有内地驾照。
“入境后自驾出行更适用于普通居民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出行需求,现受限于跨境私家车惠及范围窄、临时驾照申领不便利、长期驾照换领成本高等限制,大部分港澳居民入境内地后仍然无法享受到如内地居民一样便利的自驾政策福利。”黄细花建议,公安部在港澳同胞主要入境内地的口岸处(含机场)设立临时驾照申领服务站,简化临时驾照申领流程,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便利港澳同胞入境即可一站式快速办理并如愿在内地实现自驾出行。
黄细花认为,公安部可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的良好机遇,在广东省范围内开通单向直接认可港澳驾照(即港澳同胞持有效港澳驾照即可入境广东自驾,无须额外申领临时驾照或换领内地长期驾照),积累一定管理经验之后,再扩大至全国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
建议推广“大湾区人才卡”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表建议加强粤港澳专业服务业互通共融与创新,促进大湾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黄西勤建议,在大湾区积极推行国际认可的会计准则、评估准则等专业行业通行准则,推行中英文的专业报告及标准,推动专业服务业在粤港澳三地的对接融合。成立粤港澳共建法律机构、会计机构或评估机构,逐步提高三地联合专业机构的建设水平。推动设立粤港澳三地人才合作协调机制,推广“大湾区人才卡”“专业人士通行证”等,在税收、出入境、执业资格等多个方面消除壁垒,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创业,促进专业人士在粤港澳三地的充分流动。通过粤港澳三地互派人员学习交流的方式,提高大湾区专业人员的水平,依托各交流平台,开展三地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项目常态化合作,推进三地专业人才互派挂职,推动区域专业人才资源共享共建。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李心:
加强大湾区水环境协同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李心呼吁,应该把环境保护合作置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合作的框架内。她建议首先从战略高度对大湾区水环境保护进行顶层设计,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现状与特点,研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编制粤港澳大湾区中长期水环境保护规划。其次,要建立大湾区水环境保护各地合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跨区执法等形式,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跨省区流域生态保护协调机构和联动机制、执法机制。
同时,在大湾区各地建设更多的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布置更多的水质参数传感器,开展在线监测设备与技术研究。针对需要重点治理、优先保护的流域,开展水污染治理系列专项行动,解决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开展水中新兴污染物的削减和控制技术研究,增强水厂对新兴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最后,要加强大湾区饮用水安全与水质风险管理,通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现状和管理现状调查,开展饮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及调控技术研究,提升饮用水风险监管与防范能力。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何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