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战白热化,美中互相加征关税一波比一波高,欧盟、日本等国忙着一边准备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一边做好万一谈判不成的准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亚洲经济四小龙”中的香港和新加坡都表明,会继续维持自由港的定位。
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发表加税计划以及对取消中国香港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另征120%的高昂。过往凭借高度开放取得成功的香港面临小额包裹寄不出、出口商难出货,以及驻美经贸办可能被逼关闭的风险。在北京连连出招,与美国硬碰硬的情况下,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日前在例行网志上表示,香港会维持自由港定位。他承认,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短期内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强调,政府会继续留意和评估事态发展,并为香港企业提供支援,包括协助资金周转、开拓新市场、资助和支持企业加快数码转型,以及“及时提供信息”,管理风险。
新加坡虽然被加征的对等关税仅10%,不过,新加坡危机感十足。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早前发言表明会继续维持自由港的定位,不过他亦担忧虽然现阶段受到的直接冲击有限,但如果各国效法美国,抛弃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体制,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型经济体,就有被排挤、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风险。
自由港能否变成避风港成为外界关注的问题,对其前景抱悲观态度的意见不在少数,因自由港都非常依赖贸易,世界贸易的萎缩会带来直接打击,且区域供应链结构复杂也会对其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但也有舆论认为自由港坚持零关税定位,就可以取得很大的贸易优势,可以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购物天堂和避税中心;亦有声音指,美国可能强制在当地上市的中概股退市以及一些中资企业,最终可能会回流亚洲,转向香港与新加坡。
如何在关税乱局中尽量保全自己,继而发挥自由港的特色,这一切都考验香港与新加坡政府和业界的应变能力,以及韧性。就目前来看,首要是进一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方能减少经济不确定与贸易战的冲击。2023年,美国是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总额为2,725亿港元,占整体出口市场的6.5%。此外还要扩大经贸朋友圈,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等。自特朗普首个任期发动贸易战以来,香港已多方转向,目前,香港正与沙特、孟加拉、埃及、秘鲁讨论签署投资协定,争取加入RCEP;此外,香港与内地协作也是其中要优势之一。而新加坡除去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外,与北亚、欧盟等地都有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可利用这些协定基础尝试深化贸易联系。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