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国时刘禅是一个很知名的人物,但是他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多有才,而是因为他扶不起,辜负了刘备、诸葛亮对他的期待。也因此,刘禅成为了历史上的负面代表,成为了无才无德的代名词。可是,真正的刘禅是如此吗?可能答案是否定的。
蜀国灭亡后,司马昭将刘禅带到了京都,并且严密的监视与禁足。在这样的环境中,刘禅不仅没有悲剧落幕,反而还活到了最后、得以善终。
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使得刘备这一辈早已和平民无二了。所幸,他在民间遇到了关羽和张飞,一个赞助他才华,一个赞助他物资,刘备才得以在乱世中崛起。
夷陵之败后,刘备带著仅剩的部队回到了白帝城,并且召来了诸葛亮进行临终托孤:“若子嗣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取之......”诸葛亮见刘备这麽信任自己,他也说“怎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这麽说的,也是这麽做的,刘备大败后蜀国陷入危机,他一边与东吴再度联盟,一面派兵抵御北方的曹操,而后又南下与孟获“七擒七纵”,使得蜀国绝地逢生。
一切准备就绪后,诸葛亮多次出祁山想要击败曹魏,但因后勤不足、后方不稳,使得多次战争都未取得效果。五丈原上,诸葛亮用尽了最后一丝力量,安排好身后事便去世了。
从上述的介绍来看,诸葛亮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但最后依然没有将其发展起来。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钟会两路进攻蜀国,绵竹、成都相继被攻破,蜀国彻底灭亡。
刘禅被曹魏的大军押到了曹魏的都城,宴会之上,司马昭还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则说,在魏国过得很快乐,一点都不想念,这便是乐不思蜀的典故。
此事发生之后,便成为了后世之人嘲笑的例子,后主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即使诸葛亮这样的大才也很无奈。可是,刘禅真的是如此吗?咱们从一件事情则可以看出来,答案是否定的。
“乐不思蜀”后,司马昭依然对刘禅不放心,还派遣专人去监督他,只要有丝毫不对的地方,就会对他斩尽杀绝。有一天,监督刘禅的人突然传来消息。
他们说,刘禅的住所挂上了一块牌匾,牌匾上写著“中山寨”三个字。起初,司马昭与文武百官对这三个字都不解,甚至还以为刘禅有什么企图之心。
就在大家胡思乱想之际,司马昭却笑著对下面的人说,将监督的人叫回来吧,以后就不用监督刘禅了。对此,文武百官十分不久,问其中的原因。
司马昭对著下面的人说,你们将“中山寨”三个字倒过来年。原来,这三个字翻过来读之后便是“寨山中”,谐音就是“在山中”的意思,很简单的三个字却意义非凡。
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在古人看来居住在山中的人就是隐居的意思,他们对花花世界的一切权力。换句话来说,就是刘禅等人再也不会造反,让司马昭把心放在肚子里。
事实也证明,刘禅这样的做法很正确。此后多年,司马昭都没有找他的麻烦,而刘禅的后半生也在富贵与安乐中过完了,算是三国中少数善终的人之一。
纵览整个三国,能够善终的大人物屈指可数,刘禅却是其中之一。可见,刘禅并非后世人所说的那样“扶不起”,他还是很有智谋的,只是大家、亦或者后代史学家对他有所误解罢了。
对于刘禅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是一无是处,还是大智若愚呢?